联系电话:0772-6213381

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教育局

地址、电话
公司黄页

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教育局

  • 单位类型:

   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

  • 联系电话:0772-6213381
  • 单位地址:

   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民乐路18号

广西来宾市相关单位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欢迎光临
清朝乾隆年间,县境内个别瑶族居住点始设私塾;清末,在瑶山金秀等地设立“化瑶”小学,由清政府拨款,学生免费入学。中华民国初年,“化瑶”小学因经费来源断绝而停办。1934年,广西省府教育厅“苗瑶教育委员会”,在县境内罗香、门头、六庙、小横村等地分别设立“化瑶”小学。1935年,广西推行“三位一体”国民基础教育制度,县境内小学一律改名为国民基础学校,少数民族子弟,均可免费入学。1951年春,“瑶山会剿”结束,清除国民党土匪之后,人民政府接收了国民党政权遗留下来的34所小学校。1952年大瑶山瑶族自治区(县)人民政府成立后,即设立文教科,主管教育工作;这一年,全县小学发展到66所,有学生2764人,学生人数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%。解放后,自治县教育在波折中得到发展。1954年,成立自治县所中学。1958年,县内教育得到一次大发展;当年底,实现队队有小学,年末全县共有小学生5338名,比上年末增加50.3%。

1961年,学校教育贯彻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方针,为保证教学质量,对全县小学布局进行调整,动员大龄学生回村参加生产劳动,学生人数有所减少。又由于受1960年1962年经济困难的影响,1962年底,全县仅有小学生3497名,比1959年末还少30%;县中学停止招收高中新生。1966年下半年“”运动开始后,社会上大批“智育”、“师道尊严”,学生走上社会“闹革命”,教师受到批判,学生和教师被卷入派性斗争,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破坏,再加上教学内容以政治为主,以生产劳动为主,取消考试制度,师资力量不足,在整个“”运动中,全县中小学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,教学质量普遍下降。1976年粉碎“四人帮”反革命集团以来,特别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批判了“四人帮”、“左”的错误路线,落实了党的重视知识,重视人才的政策,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,增加了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,提高了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,使全县教育工作重新走上了正轨。1987年底,全县共有小学80所,教学点357个,在校学生20396人;中学13所,其中完全中学2所,在校中学生共5087人;适龄青少年入学率、巩固率均达95%以上。

截2002年,金秀瑶族自治县有高完中1所,初级中学10所(含社会力量办学1所),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,小学75所,农村教学点204个(其中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教学点138个,隔年招生的教学点23个),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,教师进修学校1所。全县小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98.3%,初中入学率78.6%,在校小学生辍学率1.6%,初中辍学率为5.6%。

截2002年,“两基”工作取得一定突破,1998年全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的达标验收。到2001年全县11个乡镇已有7个乡镇通过县级“普九”评估验收,“普九”人口覆盖率达78%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1.6%,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8%;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,办学条件得到改善。截2002年,特别是实施“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”以来,全县投入教育经费达1000多万元,新建校舍面积27168平方米;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,由过去327个教学点,合并到204个教学点。

20世纪初,金秀县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出台了《金秀县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着眼于金秀教育事业发展大局,从如何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教育教学质量,教师队伍建设,普通高中发展,职业技术教育,信息技术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新突破入手,着力解决金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思想理念问题,管理体制问题,布局调整问题,经费投入问题。改革的内容:一是撤并四所薄弱初中;二是办好一批寄宿制小学;三是分离一所完全中学;四是做强做大一所职业技术学校;五是制定一个符合县情的招生政策。
单位地址
单位名称: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教育局
公司地址: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民乐路18号